耐热耐磨钢的熔化期是什么
酸性电弧炉炼钢的熔化期基本上和碱性电弧炉相同。 对于全废钢冷装法,不经吹氧助熔,炉料全部化清时间为90min, 在熔化期由于浇冒口,废铸件粘有造型材料,或在熔化过程中废钢粘渣,由于酸性炉渣较粘,渣喷到废钢上冷却后,导电性能较差,或是电极头粘渣等,会出现不导电现象,必然及时准确处理。
1)起弧。如炉料导电性好(上部为厚实料),起弧可用中等电压,中等电流。如导电性不良(上部为钢屑,轻薄料),要改用高压大电流。起弧完后,开始穿井.则用高压大电流。故为方便操作,起弧可一律用高压大电流。
2)大约10- 15min穿井到底,为防止电极蚀底(熔池中钢水少而薄,高压电弧击蚀炉底),要改用低压中等电流,约经15min,熔池中积有一定钢液量,可改用高压大电流直至炉料化清。
3)炉料熔化70%可造渣,渣量为炉料量的3%0渣料配比: 干硅砂:半烧成石灰石=4:1, 实际上酸性炉衬参与造渣,只需加适量石灰石即可。
4)注意推料助熔,加速炉料熔化。
5)当废钢中Si, Mn含量过高,会影响到氧化期操作,故在熔化期在炉渣中加人少量矿石,氧化炉料中的Si, Mn。在熔化末期,炉渣中(FeO)含量要保持20%-30%,为氧化期作好准备。要检查熔化末期炉渣,炉渣表面颜色为灰黑色,断面为灰绿色。如炉渣颜色浅,说明渣中(FeO)含量不足,必须加人小块矿石,把炉渣调成灰黑色。
从某大厂生产统计数字表明,熔毕时钢液残二,(Si)0.15%-0.2%,残Mn 一般为二(Mn)0.2%一0.3%是比较适宜的。 炉料全部化清后,搅拌熔池,取化学分析样及看碳试样(60mm x 20mm X 巧nun),从断口判别钢液碳含量。如熔毕碳不足,要补够才能进人氧化期。
6)熔毕增碳,一般采用炼钢生铁增碳,但能增加钢中P, S含量,如增碳不多,有时也采用插电极增碳,单根电极插炉底,每分钟增二(C) 0.025%,如三根电极同时插到炉底,每分钟增碳0.07%-x0.08%0
饭化期 酸性电弧炉炼钢通常采用氧化法或部分氧化法,较少采用不氧化法。
其任务为:
1)精炼除去钢中的气体和夹杂。
2)碳氧化到所需达到的含量。
3)钢液升温(>1620'C)0 1,脱碳速度和脱碳量
(1)脱碳速度(单位时间脱碳量)脱碳速度是氧化沸腾进行得是否正常的标志。按酸性炉铸钢生产量国内最大的某铸钢厂经验以二(C)0.006%-u0.01%/ min(或0.008%一0.015%min)的脱碳速度较为理想。
(2)脱碳量脱碳量以二(C)0 .1%一0.2%为宜。
脱碳量二(C)>0.1%,维持均匀持续沸腾一段时间(、15min ),就能达到对钢液精炼的目的。
2.氧化初期炉渣 渣中(FeO)含量对氧化沸腾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,熔化末期,氧化初期其炉渣成分应为:Siq50%一55%,CaO10%一15%,FeO20%一30%,MnO8%一 12%,炉渣中(FeO)能在氧化期自行脱C,当炉温升高至1570-1580 'C,炉渣 耐磨钢根据上述颜色,炼钢工要在熔化末期对炉渣进行检查并调整,调整到表面灰黑色,断面灰绿色,可自行脱c以二.(C)0.08%计。以此根据,计算矿石加人量,控制氧化终点碳含量。
3.氧化期温度控制 酸性炉炉渣粘度大,熔池开始沸腾温度高于碱性炉(1540 0C),约在1570一 1580 0C(热电偶)。一般情况下,当钢液温度上升到1570一1580 0C,只要熔化末期炉渣中(FeO)量控制得当(20%-30%),熔池会自行沸腾,并随着炉温 (钢液温度)升高,沸腾趋于激烈。
控制氧化期温度要防止两种倾向:
(1)低温沸腾表现为炉温刚刚开始升起,熔池也刚开始沸腾,操作者就把电流调小.使熔池沸腾既不激烈也不停I},在非常之微弱情况下进行。这种低温沸腾,由于脱C速度不够,达不到除去钢液中非金属夹杂和气体(精炼)的目的。同时,由于温度低,碳氧化不够充分,钢液中仍残存一定量的(FeO),当温度升高,熔池沸腾又会重新激烈起来。延长了冶炼时间,钢中碳也难以控制。
(2)高温沸腾(大沸腾)表现为炉内温度已经升高,熔池已开始激烈沸腾,又未及时降低电流,造成炉内剧烈沸腾,甚至钢液从炉门、出钢口喷出(溢出),损坏(翻)炉底。
控制氧化期温度正确的方法是:当熔池沸腾刚开始激烈时,根据炉内沸腾情况。适当调小电流,始终保持熔池能均匀持续地进行沸腾(炉渣上的气包细小而密集)。